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2017年11月18日,由中國實學研究會主辦的第十四屆東亞實學國際高峰論壇在北京開幕。文化部原部長王蒙出席會議并致辭。新聞主播李梓萌主持大會。來自中、日、韓等國以及中國港、澳、臺等地區知名學者、政企人士等約400人參加論壇。
中國實學研究會會長、中央黨校王杰教授表示,實學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以“經世致用、實體達用、崇實黜虛、知行合一”為宗旨的一門學問,與中國共產黨“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一脈相承、高度統一。今后,我們將堅持“新時代新實學”的原則,把實學理念運用到社會生活實踐的方方面面,構建當代中國新實學。
第九屆、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許嘉璐在賀信中指出:實學提倡“實心”、“實理”,反對“空談”、“重虛”;主張“經世致用”,強調“知行合一”,在中國學術、文化發展史上獨樹一幟、影響巨大、成就斐然。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實學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大好發展的機遇。實學研究要奮發而進,服務治國理政,助力民族復興,促進東亞發展。
文化部原部長、著名作家王蒙先生在開幕演講時,梳理了從先秦諸子、宋明理學、心學以及近代思想家對“實”的闡揚,他認為實學這一思想文化能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中國的文化特點及其與世界文化的關系。中華文化具有精神性、綜合性、務實性、實踐性等特點,致力于改善社會和民生,有“經世致用”傳統。實學研究具有國際性,中、日、韓各國學者可以取長補短。
全國婦聯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黨組副書記孟曉駟表示,中國實學研究會秉持求真務實的治學理念,凝心聚力、博采眾長,構建學術體系,關切時代問題,實心不渝,體現了責任和擔當。要構建新儒學經世理念,為共謀東亞各國人民的福祉、建立和諧的東亞文化做出積極貢獻。
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北京大學張希清教授指出,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多次強調,要實事求是、實干興邦、求真務實、深入實施、扎實做好、忠誠老實、踏實做事、勇于實踐;增強狠抓落實本領,堅持說實話、謀實事、出實招、求實效,把雷厲風行和久久為功有機結合起來,發揚釘釘子精神,做實做細做好各項工作。這些思想來源就是中國古代的實學思想。中國共產黨大力弘揚實學精神是理所當然的。
中國實學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人民大學葛榮晉教授回顧了學會25年的輝煌歷程,指出實學中的實事求是的崇實精神、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興利除弊的改革精神、放眼世界的開放精神,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基本精神,具有超越時空、跨越民族的永恒價值。
第十四屆東亞實學國際高峰論壇會場
日本東亞實學會會長小川晴久,韓國實學研究會會長趙誠乙,著名陽明學專家、浙江儒學會會長吳光以及相關政企代表分別作了主旨發言。
新聞聯播主播李梓萌主持大會
此次論壇適逢中國實學研究會成立25周年,分為中日韓實學與心學思想、中國傳統實學與心學思想、實學與現代社會三個論壇展開,圍繞“當代實學思想與歷史上的實心實政”、“東亞新實學文化的建構與東亞社會的發展”等分題進行學術交流。本次國際論壇還旨在發掘實學文化在企業管理、經濟、教育等方面的價值,增設了一些與社會實踐、國計民生密切相關政企分論壇,特邀中央黨校專家擔任評論員,由郭婧、劉棟棟、許敬晗等央視主持人擔任主持。
參會人員合影
實學在近代東亞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在建設東亞命運共同體中發揮著文化命運共同體的積極作用。中、日、韓從20世紀90年代先后成立了實學研究會,每隔兩年輪流舉辦一次國際學術研討活動。協辦這次會議的還有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中國孔子基金會、中國哲學史學會、華夏文化促進會、中華孔子學會、中華日本哲學會、北京大學韓國學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