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子介紹《洪范》為上古法典,是上天賜予大禹的神法。《洪范》談到人生的”五福“與”六極“(六禍),治理天下就是敬奉上天,保障“五福”,防止“六極”,樸實真切。
殷末仁人箕子
大家好,這是掌上國學院楊鵬評點《史記》人物,今天我們回頭評一下商朝的箕子。通過箕子談《洪范》這部古代的律法,看看《洪范》關于人生福禍的觀點。
箕子是商王朝最后一位太師,宗教祭祀的負責人,也是箕子朝鮮開國國君。我們在講商朝時,講過開國君王商湯和和開國宰相伊尹,沒有講箕子,現在想來是計劃不周,今天補上這一課。
箕子其人
《史記·宋微子世家》載:箕子者,紂親戚也。紂為淫泆,箕子諫,不聽。箕子曰:“為人臣諫不聽而去,是彰君之惡而自說于民,吾不忍為也。”乃被髪詳狂而為奴。遂隱而鼓琴以自悲,故傳之曰箕子操。
商王朝大約在公元前1600年建國,在公元前1046年被周武王所滅。學界主流認為箕子是商紂王的叔父,也有觀點認為箕子是商紂王庶兄,同父異母哥哥。總之箕子是商朝王族成員,商紂王時的太師,掌管宗教祭祀。商朝是宗教立國的國家,太師的地位很高。
孔子曾經評價說:“殷末有三仁焉。”是說商朝末年有三位仁人,他指的是箕子、比干和微子。孔子不敢稱自己為仁人,可見他對箕子的評價很高。
商朝末年的最后一位君王商紂王,昏庸殘暴,斷送了商朝國運。商朝微子、比干和箕子三位仁人都是商紂王的親戚,但是微子被迫投降周國,比干被紂王挖心,箕子裝瘋被關起來。
商紂王這么胡來,除了他個性殘暴之外,也因為商朝君主集權制度已經形成,國家不過是君王個性的放大。比干、微子、箕子這些地位高的人,對商紂王幾乎沒有絲毫約束力。商紂王個人的缺陷,放大成了國家的缺陷,最后造成國家毀滅。看來對君王缺少約束機制的制度,對誰都是有危險的制度。
周武王滅商紂王時,箕子還被關在牢里,周武王放了箕子。本課我們講講箕子的四件事,第一件事是箕子對商紂王使用象牙筷子的看法。第二件事是箕子的悲歌。第三講《洪范》。箕子給周武王講《洪范》,這是一部上古的律法典籍。第四講講箕子朝鮮的故事。
從象牙筷子里看到放縱的危險
我們先講講箕子對商紂王使用象牙筷子的看法。
《史記·宋微子世家》記載,商紂王開始使用象牙筷子時,箕子就感嘆,說他用了象牙的筷子,一定就會用玉做的杯子。有了玉做的杯子,他就會想要把遠方的那些珍貴奇異的財物拿來用。車馬宮室的奢華,就會漸漸開始,以后就再難以振作起來了。
原文為:紂始為象箸,箕子嘆曰:“彼為象箸,必為玉桮;為桮,則必思遠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輿馬宮室之漸自此始,不可振也。”
資料圖
君主集權制下,君主個人的愛好和生活的欲望,都是國家大事。箕子從商紂王用一雙象牙筷,看出商紂王奢侈放縱的未來,看到國家稅收加重的時代的到來。
欲望是人生導向,欲望管理是生命管理的中心。君王如此,個人也如此。其實放大一點看,不同的宗教或者社會理論,一定程度上就是不同的欲望管理模式。中國傳統強調人要養成自我反省和自律的習慣,防微杜漸。君王尤其不要放縱不正當欲望,這毀傷自己也毀傷國家。
箕子的悲歌
下面我們看看箕子的悲歌。周滅商以后,箕子被周武王封在朝鮮,建立了箕子朝鮮。《史記·宋微子世家》記載,其后箕子朝周,路過商朝宮室,感傷宮室毀壞,禾黍滿地,箕子悲傷,想哭不能哭,想泣又太女人化,就寫了麥秀之詩來歌詠。殷遺民聽到這歌,都痛哭流涕。
原文是這樣的:其后箕子朝周,過故殷虛,感宮室毀壞,生禾黍,箕子傷之,欲哭則不可,欲泣為其近婦人,乃作麥秀之詩以歌詠之。其詩曰:“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與我好兮!”所謂狡童者,紂也。殷民聞之,皆為流涕。
箕子這首詩表達出一種心理,國家出了事,大家考慮的往往不是制度問題,不是思考這個制度為什么約束不了壞君王的出現,為什么約束不了壞君王的放縱,而是習慣從君王個人品德角度去找問題。雖然后來法家思考中也會考慮些制度問題,但是總的來說, 中國傳統思維總是在承認現有制度的前提下,試圖通過道德的完善,來解決社會的問題。那種通過制度變革來解決問題的思路,不是中國傳統思維的特征。相比起來,西方文化的制度變革意識要強得多。
資料圖
商朝留下的詩歌不多,《詩經》中有四首,主要內容歌頌上帝和祖先。其中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名句。但箕子這首表達個人悲情的詩:“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與我好兮!”可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首個人詩歌。
處于開端就很容易沉淀為文化基因。箕子這首詩,塑造了中國宮廷詩歌的一種類型,中心是臣子和君王的關系,悲嘆君王不友好、不聽話,造成國破家亡。這類詩歌后來在屈原的《離騷》中得到放大。
上天賜予《洪范》
現在我們來講第三個方面,就是箕子給周武王講《洪范》。按照箕子的說法,《洪范》是上帝啟示給夏朝大禹的一部律法。《尚書》記載周武王向箕子請教天道,箕子說,上古時期鯀堵塞洪水治水不成,擾亂了五行的秩序,上帝很憤怒,不把《洪范》這部律法賜給鯀,結果人間律法和倫常大亂。
原文是這么寫的:“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疇。”就是上帝非常的震怒,不把這九類的《洪范》律法給到鯀。“畀”就是賜予、給予。“疇”就是類別,大概《洪范》這部律法分為九個方面。
后來大禹治水有成,上天喜歡大禹,就把洪范九疇賜給了大禹。這樣人間秩序就順暢了。原文是這樣的:“天乃錫禹《洪范》九疇,彝倫攸敘。”“錫”就是賜予。洪范九疇就是這個圣典。“彝”就是律法,“倫”就是倫理,“攸”就是得以,“敘”就是順暢。
箕子說《洪范》九疇這部律法是上天賜予大禹的。《洪范》是上古的一部律法,屈原的《思古》一詩中也提到《洪范》,他說楚懷王等違背三五之典刑兮就是違背了三五的刑典,拒絕了《洪范》的戒律。
看來上古時期有一部律法,上天賜予大禹而形成的宗教法典,但是后來失傳了。我們今天只能通過箕子的一些介紹了解部分情況。
我們今天能看到的《尚書》中的《洪范》的內容的來源,學術界討論很多。主流的看法是一些內容是源于上古,但也有春秋戰國后人竄入的一些內容。箕子他在介紹《洪范》中,有一些名句,例如: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治理天下要像對待自己的親生孩子那樣的心態,來對待天下萬民。真這么想,就不容易去輕易的傷害萬民。那么怎么才能成為天下王呢?《洪范》強調為王要中立,要公正,不能按個人的好惡,行事不能偏袒,不能結黨營私等等,句子很對仗很美,建議大家多讀多記。原文詞句如下:
“無偏無陂,遵王之義。無有作好,遵王之道。無有作惡,尊王之路。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無反無側,王道正直。”
無偏無陂,就是不要走偏,不要走斜坡。遵王之義,要遵從為王之義。無有作好,就是不要去按照個人的愛好去做。遵王之道,要遵守為王之道。無有作惡,不要因個人厭惡而行動,遵王之路,要遵守為王之路。無偏無黨,不要偏私,不要結幫,王道要坦坦蕩蕩。無黨無偏,不要結幫不要偏私,王道公平。無反無側,不要反復無常,不要倒向一邊。王道正直,王道要正正直直。
這個意思就是,為天下之王,就要放棄自己的好惡偏袒,要以中立之心,以公正之心,無偏無私,坦坦蕩蕩對待天下之人。用今天的說法就是,沒有特權集團,法律政策面前人人平等。
人生的五福六極
《洪范》之中還對人生進行了叫“五福”、“六極”的這么一個概括。什么叫做“五福”?“五福”就是人間的五種福氣。我們來看一下。一曰壽。壽就是壽命。指活著,有壽命。二是富,指富裕。三曰康寧,指健康安寧。四曰攸好德,指愛好有德行的生活。五曰考終命,指盡享天年,壽終正寢。
大家看,這樣的人性分析,樸實真切。治理天下,就是幫助人實現“五福”。讓人有壽命,讓人富裕,讓人健康安寧,讓人有德行,讓人能夠盡享天年。治理天下,就是幫助人實現“五福”,目標很清楚。
與“五福”對立的,就是“六極”。我們來看一下“六極”。一曰兇短折,指遇到兇事短命夭折。二曰疾,指生疾病。三曰憂,指精神憂慮。四曰貧,指生活貧困。五曰惡,指人去做惡。六曰弱,指生命虛弱。這分析也非常樸實,人生疾苦清清楚楚。治理天下,就是要使人避免這“六極”,不要短命夭折,不要生病,不要精神抑郁,不要生活貧困,不要去作惡,生命不要虛弱。
《洪范》這部天法告訴天下人,治理天下就是敬奉上天,保障“五福”,防止“六極”,目標很清楚。從箕子敘述的《洪范》這些內容來看,中國這部上古神法,非常質樸,非常理解人性,非常關愛生命。可惜箕子只是介紹了這部天法的一些內容,史書所記這些內容中,還有可能有后人竄入的東西。如果今后考古能夠發現《洪范》,讓這部上古神法的古貌呈現出來,那就是一件大事了。
箕子與朝鮮
第四我們講講箕子受封朝鮮的事。《史記·宋微子世家》這么寫:“武王既克殷,訪問箕子,箕子對洪范,于是武王乃封箕子于朝鮮而不臣也。”周武王把箕子封在朝鮮,不把他當臣子,而是當成獨立封國的國君。
另外還有《尚書大傳》記載說,周武王戰勝了殷商以后,把箕子放出來,但是箕子不愿意在周朝當臣民,帶著族人5000多人出走朝鮮,周武王就順水推舟把朝鮮封給了箕子。
箕子朝鮮(公元前1122 ~公元前194)
箕子朝鮮大約維系了900多年的時間,西漢時期,被燕國人衛滿所滅。
箕子被封的這個朝鮮是什么地方呢?學術界主要有三種看法,一種看法就是今天朝鮮的首都平壤。一種看法是現在的遼寧的西部。還有一種看法認為,剛開始是分封在遼寧的西部地區,但是后來箕子的族人因為戰亂和動蕩,逐漸南下到了平壤。
箕子朝鮮大約維系了900多年的時間,到戰國期間遭到燕國的攻擊,到西漢的時候遭到了衛滿的攻擊,最后被衛滿所滅。
中國先秦典籍中,關于箕子出走朝鮮的記載很多,朝鮮自己的古代史書也有很多記載,都把箕子視為朝鮮人的祖先之一。公元1102年朝鮮高麗王朝的肅宗認為:“我國教化禮義,自箕子始而不載祀典,乞求其墳塋,立祠以祭。”這樣在平壤建設箕子墓。
1959年,金日成下令拆毀箕子墓,否認箕子為朝鮮人祖先,要在思想上切斷中國人和朝鮮人在血脈及文明上的聯系。
敬奉上天,關愛生命
關于箕子我們講了四個方面。首先是箕子對使用象牙筷子的看法。認為人的欲望如果管理不好,小的放縱今后會變成大放縱,所以要防微杜漸。第二是箕子寫的悲歌,悲嘆宮殿化為農田,悲嘆商紂王不聽從自己,毀掉了商王朝。第三講了他向周武王介紹古法《洪范》。這部天賜《洪范》講到了為王天下,必須公平地對待一切人,治國不能受個人好惡影響,消除特權偏私,以中立公正為本。最后我們講了他受封朝鮮的事情。
箕子是中國商朝最后一位太師,一位重要宗教文化人士,箕子在歷史上的貢獻,主要是介紹了上古天賜的《洪范》,讓人知道中國上古有一部稱為《洪范》的神圣律法。《洪范》的核心內容,就是要敬奉上天,關愛生命。